林淑娜
電子郵件:
shunalinorganistin@ttcs.edu.tw
電話:
06-2371291 分機 3018
教師研究室:
102
現職:
基督教研究所 助理教授兼牧育處禮拜組組長
學歷:
輔仁大學 音樂藝術博士
德國科隆音樂學院管風琴藝術家碩士文憑(1996)
德國科隆音樂學院基督教教會音樂A級文憑(1996)
德國萊茵區基督教教會音樂(教會音樂家C級考試文憑證書 1992)
德國萊茵區基督教教會行政署教會音樂家C級考試(管風琴師與合唱指揮師)執照
經歷:
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禮拜與音樂委員會主委
臺南市基督教青年會文化藝術委員,臺南市基督教青年會音樂暨藝術委員
南神聖詠團合唱指揮
高雄新生長老教會、臺南仁和長老教會詩班指揮老師
臺南長榮大學與臺南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兼任講師
高雄樂育高中聲樂,鋼琴老師
高雄樹德高中合唱,視唱,聲樂老師
高雄鹽埕國小合唱團指揮老師
高雄廣播電台「管風琴、神劇」節目主講員
高雄快樂聯播網廣播電台「小夜曲」節目主持人
高雄教育廣播電臺、臺南古都電台受訪講師
德國杜塞多夫華朵夫小學(Düsseldorf Waldorf Schule),節奏音樂課鋼琴伴奏師
德國科隆泰斯泰耕教會(Köln - Dünnwald, Tersteegen Kirche)專職C級教會音樂師:管風琴琴師、成人/兒童合唱指揮師
專書:
l 林淑娜著,《約翰‧塞巴斯倩‧巴赫《聖誕神劇》研究》。臺南:南神(2024年11月)。
l 林淑娜著,《管風琴在臺灣 附管風琴小百科、音栓、表演用語、曲名等術語辭典》。臺南:人光(2007年3月初版,2017年8月再版)。
l 林淑娜著,《德國管風琴音樂十六世紀至二十世紀》。臺南:人光(1997年6月)。
期刊、雜誌、報紙:
l〈由臺灣最早管風琴搬遷史反思臺南神學院管風琴教育之發展與困境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49卷(2024. 06),頁 3-44。
l〈唱出內心的信仰:舒伯特《德文彌撒曲》的宗教信念初探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49卷(2024. 06), 頁 95-140。
l〈在歌聲中默想經文:泰澤詩歌與靈修〉,《女宣》第466期(2023. 07),頁 7-12。
l〈在《上帝作咱安全要塞》歌聲中前進的馬丁路德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42卷第2期(2017. 06),頁 222-257。
l〈紐馬克聖詩《你若甘願互上帝引導》的創作背景與靈性意涵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41卷第1期(2016. 06),頁 321-349。
l〈長老教會所面對的音樂挑戰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40卷第2期(2015. 01),頁 421-445。
l〈巴赫萊比錫教會清唱劇初探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9卷第2期(2014. 06),頁 161-212。
l〈十七世紀北德學派(新教)管風琴音樂發展路向初探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8卷第1期(2013. 01),頁 112-138。
l〈淺談移動式管風琴:從可攜式袖珍管風琴(Portativ)到木箱管風琴(Truhenorgel)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7卷第1-2期(2012. 06),頁 138-160。
l〈羊號角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6卷第2期(2011. 06),頁 478-502。
l〈史懷哲的音樂思想:談華格納與巴赫的影響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5卷第2期(2010. 06),頁 410-432。
l〈貝多芬式的歡樂―《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》(作品125),第四樂章<歡樂頌>研究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4卷第1期(2008. 12),頁 182-205。
l〈從德國的教會音樂經驗說起〉,《新使者雜誌》第107期。臺北:新使者(2008年8月10日),頁54-58。
l〈教會採購管風琴應有之準備與作業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3卷第1期(2007. 12),頁135-153。
l〈Jacques Berthier,泰澤禮儀音樂的僕人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2卷第2期(2007. 06),頁 499-519。
l〈海頓「創世紀」神劇研究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0卷第1期(2005. 01),頁 166-198。
l〈臺灣的美製管風琴(下)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28卷第2期(2003. 06),頁 240-270。
l〈臺灣的美製管風琴(上)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28卷第1期(2003. 01),頁 196-217。
l〈觸人心弦的泰澤禮拜〉,《臺灣教會公報》第2609期(2002年3月 3日),頁14。
l〈史懷哲的「巴赫論」與「德法兩國管風琴的製造與演奏風琴的技巧」,《神學與教會》 第25卷第2期(2000. 12),頁 20-45。
l〈西洋歷史演變中管風琴的地位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25卷第1期(1999. 12),頁 83-104。
l〈管風琴對現代教會的應用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24卷第2期(1999. 06),頁 186-209。
l〈新琴、心聲、新故事〉,臺南神學院通訊復刊號第14期。臺南:臺南神學院(1997年10月),頁4-5。
l〈心靈的朝聖之旅〉,《臺灣教會公報》第2226期(1994年10月 30日),頁12-13。
譜:
l 林淑娜編著,《婚禮器樂曲集:各式樂器前奏曲、進場樂、間奏及殿樂》。臺南:三納(2010年10月)。
l 林淑娜編著,《告別追思器樂曲集:各式樂器前奏曲、間奏及殿樂》。臺南:三納(2010年10月)。
l 林淑娜編著,《主日崇拜古典鋼琴曲集》。臺北:緯美(2009年9月出版)。
音樂學術專書(諮詢顧問)、小說/期刊(審訂)、書籍推薦(序):
l 米榭爾斯著,楊建璋、金立群主編,《音樂圖驥》(dtv-Atlas Musik)中文譯本第二版。林淑娜諮詢顧問(頁56-59)。臺北:小雅(2017年9月第二版)。
l 阿嵐‧喬利著,逄塵瑩譯,《與巴赫一起祈禱15天》,林淑娜序三(聆聽福音「活的」聲音,頁17-20)。
臺北:光啟文化(2017年1月)。
l 羅伯特.許奈德著,杜子倩譯,《巴哈末世密碼》,林淑娜審訂。臺北:時報(2010年5月)
l J. W. Clokey著,彭明輝譯,《全地歌頌》,林淑娜序(頁8-9)。臺南:教會公報社(2008年3月)。
l Mark Fischetti撰文,甘錫安翻譯,〈管風琴的大鳴大放〉,《科學人雜誌》 No.30,林淑娜名詞審訂。臺北:遠流(2004年八月號),頁124-125。
影音:
Pedals, Pipes and Pizza/ Pipe Organ Encounter 管風琴音樂會暨音樂營在「盛夏管風琴音樂營講師」影片 — 與林淑娜。講師介紹:林淑娜老師(影片發布時間:2018年7月26日)
【奇美博物館 關於藏品系列】百年管風琴,2017年8月拍攝。
專長:
合唱指揮、管風琴、教會音樂
shunalinorganistin@ttcs.edu.tw
電話:
06-2371291 分機 3018
教師研究室:
102
現職:
基督教研究所 助理教授兼牧育處禮拜組組長
學歷:
輔仁大學 音樂藝術博士
德國科隆音樂學院管風琴藝術家碩士文憑(1996)
德國科隆音樂學院基督教教會音樂A級文憑(1996)
德國萊茵區基督教教會音樂(教會音樂家C級考試文憑證書 1992)
德國萊茵區基督教教會行政署教會音樂家C級考試(管風琴師與合唱指揮師)執照
經歷:
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教會禮拜與音樂委員會主委
臺南市基督教青年會文化藝術委員,臺南市基督教青年會音樂暨藝術委員
南神聖詠團合唱指揮
高雄新生長老教會、臺南仁和長老教會詩班指揮老師
臺南長榮大學與臺南中華醫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兼任講師
高雄樂育高中聲樂,鋼琴老師
高雄樹德高中合唱,視唱,聲樂老師
高雄鹽埕國小合唱團指揮老師
高雄廣播電台「管風琴、神劇」節目主講員
高雄快樂聯播網廣播電台「小夜曲」節目主持人
高雄教育廣播電臺、臺南古都電台受訪講師
德國杜塞多夫華朵夫小學(Düsseldorf Waldorf Schule),節奏音樂課鋼琴伴奏師
德國科隆泰斯泰耕教會(Köln - Dünnwald, Tersteegen Kirche)專職C級教會音樂師:管風琴琴師、成人/兒童合唱指揮師
專書:
l 林淑娜著,《約翰‧塞巴斯倩‧巴赫《聖誕神劇》研究》。臺南:南神(2024年11月)。
l 林淑娜著,《管風琴在臺灣 附管風琴小百科、音栓、表演用語、曲名等術語辭典》。臺南:人光(2007年3月初版,2017年8月再版)。
l 林淑娜著,《德國管風琴音樂十六世紀至二十世紀》。臺南:人光(1997年6月)。
期刊、雜誌、報紙:
l〈由臺灣最早管風琴搬遷史反思臺南神學院管風琴教育之發展與困境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49卷(2024. 06),頁 3-44。
l〈唱出內心的信仰:舒伯特《德文彌撒曲》的宗教信念初探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49卷(2024. 06), 頁 95-140。
l〈在歌聲中默想經文:泰澤詩歌與靈修〉,《女宣》第466期(2023. 07),頁 7-12。
l〈在《上帝作咱安全要塞》歌聲中前進的馬丁路德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42卷第2期(2017. 06),頁 222-257。
l〈紐馬克聖詩《你若甘願互上帝引導》的創作背景與靈性意涵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41卷第1期(2016. 06),頁 321-349。
l〈長老教會所面對的音樂挑戰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40卷第2期(2015. 01),頁 421-445。
l〈巴赫萊比錫教會清唱劇初探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9卷第2期(2014. 06),頁 161-212。
l〈十七世紀北德學派(新教)管風琴音樂發展路向初探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8卷第1期(2013. 01),頁 112-138。
l〈淺談移動式管風琴:從可攜式袖珍管風琴(Portativ)到木箱管風琴(Truhenorgel)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7卷第1-2期(2012. 06),頁 138-160。
l〈羊號角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6卷第2期(2011. 06),頁 478-502。
l〈史懷哲的音樂思想:談華格納與巴赫的影響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5卷第2期(2010. 06),頁 410-432。
l〈貝多芬式的歡樂―《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》(作品125),第四樂章<歡樂頌>研究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4卷第1期(2008. 12),頁 182-205。
l〈從德國的教會音樂經驗說起〉,《新使者雜誌》第107期。臺北:新使者(2008年8月10日),頁54-58。
l〈教會採購管風琴應有之準備與作業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3卷第1期(2007. 12),頁135-153。
l〈Jacques Berthier,泰澤禮儀音樂的僕人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2卷第2期(2007. 06),頁 499-519。
l〈海頓「創世紀」神劇研究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30卷第1期(2005. 01),頁 166-198。
l〈臺灣的美製管風琴(下)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28卷第2期(2003. 06),頁 240-270。
l〈臺灣的美製管風琴(上)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28卷第1期(2003. 01),頁 196-217。
l〈觸人心弦的泰澤禮拜〉,《臺灣教會公報》第2609期(2002年3月 3日),頁14。
l〈史懷哲的「巴赫論」與「德法兩國管風琴的製造與演奏風琴的技巧」,《神學與教會》 第25卷第2期(2000. 12),頁 20-45。
l〈西洋歷史演變中管風琴的地位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25卷第1期(1999. 12),頁 83-104。
l〈管風琴對現代教會的應用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第24卷第2期(1999. 06),頁 186-209。
l〈新琴、心聲、新故事〉,臺南神學院通訊復刊號第14期。臺南:臺南神學院(1997年10月),頁4-5。
l〈心靈的朝聖之旅〉,《臺灣教會公報》第2226期(1994年10月 30日),頁12-13。
譜:
l 林淑娜編著,《婚禮器樂曲集:各式樂器前奏曲、進場樂、間奏及殿樂》。臺南:三納(2010年10月)。
l 林淑娜編著,《告別追思器樂曲集:各式樂器前奏曲、間奏及殿樂》。臺南:三納(2010年10月)。
l 林淑娜編著,《主日崇拜古典鋼琴曲集》。臺北:緯美(2009年9月出版)。
音樂學術專書(諮詢顧問)、小說/期刊(審訂)、書籍推薦(序):
l 米榭爾斯著,楊建璋、金立群主編,《音樂圖驥》(dtv-Atlas Musik)中文譯本第二版。林淑娜諮詢顧問(頁56-59)。臺北:小雅(2017年9月第二版)。
l 阿嵐‧喬利著,逄塵瑩譯,《與巴赫一起祈禱15天》,林淑娜序三(聆聽福音「活的」聲音,頁17-20)。
臺北:光啟文化(2017年1月)。
l 羅伯特.許奈德著,杜子倩譯,《巴哈末世密碼》,林淑娜審訂。臺北:時報(2010年5月)
l J. W. Clokey著,彭明輝譯,《全地歌頌》,林淑娜序(頁8-9)。臺南:教會公報社(2008年3月)。
l Mark Fischetti撰文,甘錫安翻譯,〈管風琴的大鳴大放〉,《科學人雜誌》 No.30,林淑娜名詞審訂。臺北:遠流(2004年八月號),頁124-125。
影音:
Pedals, Pipes and Pizza/ Pipe Organ Encounter 管風琴音樂會暨音樂營在「盛夏管風琴音樂營講師」影片 — 與林淑娜。講師介紹:林淑娜老師(影片發布時間:2018年7月26日)
【奇美博物館 關於藏品系列】百年管風琴,2017年8月拍攝。
專長:
合唱指揮、管風琴、教會音樂

在校時間表 : 113-2另開新視窗.pdf
業務職掌項目:
- 協助研擬和推動禮拜之政策和各項靈修計劃。
- 安排和協調早晚禱、大禮拜。
- 協助校方安排外聘之禮拜講員。
- 協助和支援牧育處其他事工。
- 承辦牧育長委辦事項。
- 主持禮拜小組會議。
- 設計特殊節期禮拜堂佈置。
- 協助聖餐採購與預備。